育兒教科書!她聽到「孩子長大想當網紅」沒生氣 反問一句話「替孩子上一課」:別急著拒絕!
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裡,只要你敢秀有創意,都有機會自己創立頻道成為備受注目的網紅!不過若是有天的你小孩表示「自己長大也想當網紅」,身為新一代爸媽的你究竟會如何回應自己的小朋友呢?

示意圖/翻攝自takungpao


最近中國有一位媽媽就用了一個超棒的譬喻解決這樣的難題!超有智慧的她不但沒有從中阻饒孩子懷抱夢想的自由意志,甚至更是讓自己的小孩徹底地去反思,究竟自己未來想要走的道路是什麼,而更加釐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!

示意圖/翻攝自shutterstock


--------以下為中國網友於Baidu的分享--------


01.媽媽,我以後可以當李佳琦(中國知名網紅代表)嗎?

最近,一段媽媽與孩子之間的對話流傳於網路,深深吸引了我。

對話大致如下——

近日不太能出門到處走走,這位媽媽觀看了朱廣權與李佳琦跨界合作的直播活動。

觀看過程中,兒子突然向她發出疑問:

媽媽,我以後想當網紅,想做李佳琦,可以嗎?

大多數家長,遇到這種問題,往往都會措手不及。

而這位媽媽,卻做出了一個不錯的示例。

她沒有急於給出答案,而是循循善誘地讓兒子說出自己的想法:「為什麼想當李佳琦,而不想當朱廣權呢?」

兒子回答:「因為李佳琦很火,在直播間裡說說話,就能賺很多錢,還能和好多明星在一起直播。」

媽媽略微沉默,又緊接著問兒子:「你想做哪個李佳琦?」

兒子一頭霧水,李佳琦不是只有一個嗎?


這位媽媽隨後拿出了兩張照片,分別向兒子展示出了李佳琦所經歷的兩種境況,一張光鮮亮麗,是李佳琦成名後的直播狀態;一張黯淡無光,是李佳琦成名前在隔間做直播的狀態。

媽媽說:「孩子,你想成為的,只是那個光鮮亮麗的李佳琦。」

她和兒子分析:「李佳琦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,是因為他默默付出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汗水與努力。他一年做389場直播,並曾在一場直播裡連續試色380支口紅,試到嘴唇乾裂。」

有時忙碌起來,他還要十幾小時不停歇地連軸轉。

不過雖然李佳琦的成名路充滿了艱辛,但這位媽媽,卻並沒有一味地對兒子進行打擊。

接下來,她和兒子說:

「之所以告訴你這些,並不是不認同你的想法,而是想讓你知道,如果你能認定目標,吃下這份苦,那麼無論你今後選擇做什麼,媽媽都支持。」

看完這段母子對話,我也感慨萬千。

畢竟,大多數父母在聽說孩子想當網紅後,恐怕第一反應,都是急於否定。

可殊不知,就是在這些一時興起的「荒唐」提問裡,隱藏著孩子們對自我的認同和對未來的渴望。

還好,也有不少父母,能夠在了解孩子真實意願的基礎上,引導孩子自己做出決定。

例如對話中的母親。

她的孩子未來還會有很多個夢想,還會有很多個奇怪的關於世界的提問,但她的回答總能給孩子的夢想鋪上一條廣闊的路。

也許其中的某個夢想,就成了孩子畢生的追求。

只要孩子的夢想被家長重視,就有可能會照進現實。


02. 當夢想得到回應,孩子們得到了什麼?

細心觀察會發現,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夢想家。

每個孩子心裡,都埋有一顆夢想和探索的種子。

有時候,他們會從自身出發,對一件平常的事物,發出各種千奇百怪的提問。

比如,月亮——

「爸爸,我可以爬到月亮上去嗎?」

「月亮是什麼味道的呢?」

「媽媽,我可以摸摸月亮麼?」

「為什麼月亮不睡覺呢?」

……

提出這些問題,他們並不是為了「為難」父母。

而是想將自己的夢想間接地告知父母,並得到父母的理解與認可。

如果父母此時,能夠給出合適的引導,那麼就有可能點亮他們的夢想。

多年之前,一個美國男孩,也曾對媽媽發出類似提問:「媽媽,我可以跳到月亮上去嗎?」

媽媽稍作遲疑,然後愉快地回答:「好啊,記得回來吃飯哦!」

這句話隱藏的意思是:

你當然可以啊,這是一件可以完成的事情。

所以大膽去做吧。

媽媽就在家裡做飯,等你實現夢想後回來。

而沒想到的是,男孩媽媽這句玩笑般的回答,竟在33年後等到了回應。

「媽媽,我回來吃飯了。」

這是阿姆斯特朗登月後說的一句話。

而當初那個要跳上月球的小男孩,便正是這個後來的「登月第一人」。

為什麼母親的回應可以起到作用。

因為它代表著一種可貴的情感:重視、理解和接納。

年幼的孩子經常會受到父母回應的影響。

如果父母給孩子設限,那麼孩子也會自我限制。

只有父母正向地接納孩子,給孩子一種「你有可能做到」的感覺,孩子才能愉快地接納自己,更加心無旁騖地追逐夢想。


圖/翻攝自端傳媒

而類似情形,還發生在「飛人」喬丹和他母親身上。

7歲時,小喬丹看完德國慕尼黑奧運會,開心地跑進廚房,對母親說:

「媽媽,我以後要打籃球,成為世界冠軍!」

「哦,真的嗎?」母親問。

「是的,我一定會贏得金牌!」

「太棒了,我相信你!」母親高興給了他一個肯定。

成功後,喬丹常常說起——母親的激勵一直是他前進的動力。

總的來說,阿姆斯特朗和喬丹的人生路徑,都起源於幼時立下的一個小夢想。

當他們將夢想告知媽媽後,媽媽們都沒有從主觀經驗出發,給他們設置各種難題,而只是簡單的理解和接納。

但就是這個簡單的反應,就已經足以給他們追夢之路提供無限的動力。


03. 為孩子築夢,我們該做些什麼?

每個孩子,都對家長充滿依賴。

無論大人還是小孩,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夢想能夠得到父母的尊重與支持。

當孩子告訴我們夢想時,我們可以用以下這幾種方式,正向、積極地對他們做出回應:

a. 認真地傾聽孩子。

在孩子有了奇思妙想,也願意和我們分享的時候,我們可以給予耐心,去認真傾聽,了解孩子的成長變化,並因勢利導,推動孩子的夢想發展。


b. 平等地尊重孩子。

我們要將孩子當作是一個獨立個體,平等地對待。

成人的世界也許有很多條條框框,但孩子的世界沒有局限性,擁有著更多的可能。

所以我們盡量少用狹隘的視角去框定孩子們的腦洞,而是可以多鼓勵、多激發。


c. 開放地回應和引導孩子。

孩子的世界,有時真的很讓人費解。

但多次的溝通,可以讓我們更懂彼此。

比如,文章開頭那個反問兒子「為什麼想成為李佳琦」的媽媽,就做出了一個很好的示例。

畢竟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,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,是我們能給予孩子最好的財富!


爸爸媽媽的一句話,都會影響自家寶貝一輩子的選擇與價值觀!不知道大家看完些育兒範例之後,是否也比較知道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問答了呢?


參考來源:Baid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