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幸福感的孩子,往往來自這6種家庭,家長須重視!

不同的家庭教育,會培養出不同性格的孩子,不同教育的影響,將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方向。都說父親決定孩子飛的高度,母親決定孩子走的長遠,要想孩子有出息,首先要給孩子建立一個健康的家庭,讓他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,接受愛的教育,感受和諧積極的家庭氛圍。

 

 

沒有幸福感的孩子,往往來自這6類家庭。

1、爸爸置身事外的家庭

 

 

教育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,教育孩子的路上,爸爸必須搭把手。

 

據美國一家育兒雜誌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:年齡在14歲以下的孩子,缺乏父愛就會患上「父愛缺乏症」,變得焦躁易怒和抑鬱。

 

由於受中國傳統思想「女主內,男主外」的影響,很多家庭認為,帶孩子是女人做的事情,男人只要賺錢養家就好了。其實,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父愛和母愛兩者缺一不可。媽媽教給孩子的主要是愛和情感,而爸爸則是傳遞安全感給孩子,以及教會孩子承擔責任。

 

沒有爸爸管教,女孩會極度渴望愛,經常會被異性的花言巧語打動,容易被騙。而男孩子則會變得膽小自卑,在人際交往方面有難以克服的阻礙,時常被別人欺負。

2、母親性格強勢的家庭

 

 

強勢母親指的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家庭和孩子的母親。

 

心理諮詢發現:當父親在這個家庭的作用越來越邊緣化之後,母親就會變得日益強悍甚至說一不二。從孩子總會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認同這個角度來看,女兒就會向強悍的母親認同,久而久之,女兒也會變成強悍的女兒。

 

專家分析說:現在社會有種母親,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強硬幹練,事業是很成功,因此,她們苛求孩子做最好,一旦孩子沒有做好,就可能就會遭到母親責罵,這種「強勢」情緒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正常發育,會讓孩子失去自信,孩子情緒不穩定。

過分嚴厲的管教方式,容易抹去孩子的個性。

3、窮養孩子的家庭

 

 

窮養孩子不是說在物質上苛責,而是在精神上教會他們堅強和獨立。

 

孩子學畫畫,想買更多的畫筆,家長說「沒錢!」;孩子對科技感興趣,想去科技館學習新知識,家長說「沒錢!」;孩子對未知的事物有探索欲,想家長帶他去看看世界,家長說「沒錢!」。

 

窮養不是刻意的追求「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」,事實上「窮養」要養出孩子的堅強不息、獨立自主、剋制物慾、勤儉持家、奮發圖強等。

4、家長是「低頭族」的家庭

 

 

▌「低頭族」已經開始向家庭蔓延,已經影響到了家庭和睦。

 

手機在給人們帶去各種便利的同時,也成為了一種阻礙交流的罪魁禍首。當孩子寫作業時,家長在一旁玩手機;當孩子看書時,家長在一旁看視頻;當孩子想和家長說今天在學校發生的有趣事時,家長在一旁刷朋友圈……

 

家長守在孩子身邊自以為是陪伴,在孩子的眼裡,只是零交流的陪同而已。當孩子想要和家長分享一天的愉快經歷時,家長卻抱著手機樂此不疲,不僅錯過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美好的點滴,也讓親子關係變得疏遠。

5、家長做甩手掌柜的家庭

 

 

▌ 不要以為孩子一定能自然融入新的環境,家長的引導至關重要。

 

有些家長送孩子上學時,常給老師說,我家孩子就全權交給你了,「該打打該罵罵,別手軟」。有的是說說而已,有的卻真的實施起來,把孩子交給老師后,自己就當起了甩手掌柜,樂得清閑了。

6、對孩子非打即罵的家庭

 

 

家庭暴力讓孩子更易犯錯。

 

中國有句俗語:棍棒底下出孝子。曾經經歷過父母打罵的家長,沿襲了上一輩的教育方式,也會採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。有些家長也認為,打罵孩子是為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,只要出發點是好的,那麼就理所應當。然而,教育孩子是需要講求方式、方法的,打罵教育不可取。

 

家長不要對孩子實施家暴,這會給孩子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。多一點耐心,多一點尊重,讓家庭多一點溫馨,與孩子做朋友,雙方平等相處,好好溝通,能讓孩子更加快樂、健康地成長。

 

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家庭作為社會最小單位的家,是孩子的第一個成長樂園,孩子未來成才與否,幸福與否,都跟他背後的家庭息息相關。家庭和睦幸福,家人互相關心,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身心會更健康、更幸福。